99公益日,一起支持江豚在武汉天兴洲继续幸福生活。
武汉这些江段均有江豚出没。
2006年,武汉天兴洲附近江豚数量为19头;2010年,江豚数量26头;2014年,江豚数量30头;2019年,江豚数量33头……
近些年,在天兴洲集聚的江豚数量逐年增长,这里有着武汉数量最多的江豚族群,越来越多的江豚选择在这里“定居”和繁衍后代。
协助江豚搬新家
天兴洲与江豚结缘于2013年12月,长江天兴洲北段的新河口水域,有2对母子豚前来觅食。当时,长江禁渔的举措还没有正式实施,为防止江豚受到伤害,武汉渔政人员安排巡逻艇日夜守护,先后劝离13条捕渔船只。
时值冬日,长江水位下降,江豚所处水域处于“半隔断”状态。江豚想要自行离开,须待次年三四月水位上涨后才行。出于对江豚安全的考虑,保护人员决定将两对母子豚捕捞起水,放归至湖北石首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精彩图片还原救助场景
当年,这是石首市规模最大的一次江豚转运行动。
2014年1月10日,在天兴洲北汊水域,渔政人员和科研人员经过寻找打围、临时安置、拖运上船、仔细体检等环节,组织解救这2对被困江豚。长江日报记者高宝燕全程见证记录,一组精彩图片目击式还原当年的救助场景。
在天兴洲北汊水域进行搜寻,用渔网设置打围区域。
在天兴洲岸边临时安置被困江豚。
确保江豚起网时安全。
安置在专用担架布上。
合力运送上岸。
科研人员给江豚体检后,戴上行为跟踪仪器。
丰富江豚遗传多样性
当时天鹅洲白鱀豚保护区内有41头江豚,但多来自武汉以上江段,这两对母子豚来自武汉以下江段,正值壮年,它们的加盟,增加了保护区内江豚的遗传结构,丰富其遗传多样性。同时,它们安家后,为避免近亲繁殖,原在天鹅洲数次繁育的几位江豚“父母”随即迁出,转运至监利何王庙江豚迁地保护区。
如今,这4头江豚已与长江故道的江豚联姻,繁育了多个后代,形成了一个“天兴洲族群”。
天兴洲有望“览江观豚”
为吸引江豚回归和留住江豚,天兴洲不断加强水质保护,开展宣传活动和科普教育,提高公众对江豚的保护意识。组织专业团队研究江豚的生活习性,为江豚“安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并助力在天兴洲推动建立江豚公园,将其纳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部分规划。
江豚集聚,折射出天兴洲水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长江大保护成效显著。保护天兴洲的自然生态,对维护武汉城区下游江段长江生态环境的稳定、保护江豚的生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天兴洲拥有较多区域的自然岸线,通过恢复自然环境和鱼类资源,将会吸引更多的江豚靠近和进入天兴洲水域觅食和栖息。待到那时,“水流、树摇、鸟飞、豚跃”,武汉市民可在天兴洲实现“览江观豚”的生态梦。
为了让江豚常驻武汉,昨日“99公益日”,呼吁大家加强对天兴洲自然生态的保护,参与到长江生态环境治理行动中,营造出一个和谐美好的生态环境。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