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育一颗石榴树 共上一堂思政课

9月8日,来自五湖四海的中南民族大学学子们,齐聚该校南湖园石榴园,共育一颗石榴树,共听一堂思政课。

“中南民族大学始建于1951年,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创办的民族院校之一。多年来,学校因党而生、为党而立、跟党而行,孕育出‘笃信好学,自然宽和’的淳淳校训,成为培养各民族高素质人才的摇篮,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基地,以及展示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窗口。”校长李金林动情地讲述学校发展成就故事。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创办的民族院校之一,中南民族大学更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李金林鼓励全体师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定理想信念,在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寻找人生的坐标,在脚踏实地的奋进中锐意进取,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绘就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最美同心圆。

“初入民大,我看见录取通知书上的双子塔终于真实的挺立在我眼前,而今天,我认识到中南民族大学是一所有着深厚学术造诣和文化底蕴的高等学府,坚定了我的人生理想追求。我们的生命历程中也必将会因为遇见民大而获得新生,实现人生跨越!”该校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学院2023级新生吴佳芮坚定地说。

该校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2021级学生王妮对这节思政课印象深刻,“李校长的思政课让我受益匪浅。我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我们各族同学要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做到籽籽同心。”

中国的七大水系,贯通整个中国,养育着中华儿女,是中华民族文化交流与融合的见证者。活动现场,各位同学依次将手中的家乡水,浇灌到石榴林中。

“采集家乡水,浇灌团结果,象征着来自五湖四海的中华儿女团结一心,共促中华民族繁荣发展。”活动组织老师介绍道,“在开学前,我们对水系的采集工作做了系统的安排,由新生辅导员进行学生来源地筛查,让学生就近水系采集,在开学的时候带到学校来。”

据悉,此次水系采集区域包括长江、黄河、黑龙江、雅鲁藏布江、京杭大运河、洞庭湖、鄱阳湖等20多条河流、湖泊流经区,采集点自北向南、从西到东,遍及全国各地,共涉及阿克苏、鄂尔多斯、银川、拉萨、都江堰、荆州、岳阳、西双版纳、深圳、上海等100多个地方。

“来自五湖四海的家乡水,象征着青年学子积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团结之水。为了圆满完成这个光荣的任务,我的爸爸妈妈专门请假陪我取水。”来自山东聊城的大一新生娄启航告诉记者,他的父母很支持这件事,专门请假开车1个多小时到黄河边取水。

“我来自西双版纳,在澜沧江取的水,河水非常清澈,在晚上也能看清河里的石头。”就读于该校生物医学工程的大一新生唐梦瑶说,接到学校的通知后,她非常激动,觉得这件事情意义非凡,“通过这个活动,更加意识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希望各族人民如同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主办丨中共洪山区委宣传部、洪山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丨肖满(通讯员 李雯倩 韩安之)

美编丨陈张超  责编丨夏旻鸣

统筹丨张宾  审稿丨蔡庆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