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冬时节的杨春湖,湖面如镜,枯荷点点,不时有飞鸟入画……优美生态环境的背后,凝聚着一股强劲的司法力量。11月22日,在杨春湖生态研学基地,洪山区“法检良方”促“大学之城”河湖保护讲学研讨会精彩举行,府、院、校、企等多方联动,推动洪山区碧水保卫战“聚势行动”再上新台阶。
本次活动由洪山区河湖长制办公室协同武汉海事法院、洪山区检察院、洪山生态环境分局、共青团洪山区委、民建洪山区工委主办,特邀市水务局河湖长制办公室参加。来自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法学院的师生代表与企业民间河湖长团队一起参加学习研讨,凝聚河湖保护行政监督、司法监督、社会监督力量。
武汉海事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副庭长江章鹏率先分享。他简要介绍了该院的历史沿革,重点围绕环境公益诉讼程序和相关注意事项,分享该院的成功经验做法,为大家打开了维护环境公共利益的大门,指明了制止环境侵害行为的方向。随后,洪山区检察院第四检察部副主任陈敏超带领大家回顾了检察公益诉讼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意义,分享了个人在从事检察工作中推进环境公益诉讼的心得,指出要切实做到敢于监督、善于监督、依法监督、规范监督。
“在司法实践中,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环境公益诉讼中有哪些预防性措施,以防止生态环境损害的发生?”“在流域河湖治理中,如何推动各区域、各部门联合执法?”研讨交流环节,在场大学生们踊跃提问,区河湖长办负责人、洪山生态环境分局法规科负责人与两位法官、检察官一起答疑解惑,为这场既是理论与实践碰撞的学术研讨,也是学长学姐与学弟学妹的互动交流画上了圆满句号。
“今天收获很大,学到了很多课堂上接触不到的知识。作为一名法学院的学生,我希望以后能像学长一样,不仅要坚守一颗‘公心’,也要有善于守护公平正义的方式方法。”一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学生表示。
近年来,在洪山全域治水的工作大局中,公、检、法齐上阵,织密织牢河湖长制,谱写了以杨春湖为代表的河湖治理新篇章。在入选“湖北省幸福河湖示范”名单和获评武汉市美丽河湖的基础上,杨春湖于近期再次被评为武汉市幸福河湖。依托杨春湖打造的生态研学基地,今年已陆续开展十多场以水安全、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水文化为主题的各类大型活动,致力形成党政主导、司法监督、全民参与的河湖规划共谋、河湖环境共建、河湖水质共评、河湖文化共创、河湖生态共享的共同缔造格局。
声明: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丨中共洪山区委宣传部、洪山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丨邓洲(通讯员 蒋磊)
美编丨陈张超 责编丨张宾
统筹丨郑锋 审稿丨蔡庆
请输入验证码